MVI46-MCM
MVI46-MCM
MVI46-MCM
MVI46-MCM
F99xMCU的16位CDC具有高可靠性和准确性。通过执行两阶段外部电容放电,CDC能够消除放电过程中传入的环境噪声。相比之下,其他方法需要额外的外部元件(例如串联电阻等)和一个以上I/O/每通道(因而增加了MCU尺寸和布线难度)。
CDC的动态范围通过使用可调增益得到进一步提升。同时,动态范围也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增强:减少源电流以改变充电时间;当源电流和串联阻抗都很高时(例如当使用触摸面板或ESD保护电容按盘时)更直接反映电容传感器电压。更高灵敏度为开发人员提供更大的信号冗余度,允许他们使用较厚的塑料、更小的电极,即使在嘈杂环境中仍能确保操作可靠性。CDC也可使用引脚监视功能动态调整转换时间,消除附近引脚上高电流开关转换所带来的干扰。总之,CDC具有极好的信噪比(SNR),在典型的电容感应实现中SNR为50-100。
无与伦比的系统响应性
接近传感采用了红外线感应器和一个或更多的红外发光二极管(LED)。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照亮物体,然后测量反射光的强度。所需LED的数量取决于应用以及是否需要三维信息。例如,纸巾分配传感器,只需要一个LED来检测是否有人站在分配器前。为了检测左/右或上/下的手势,需要两个LED。为了支持三维导航,需要三个LED。在每一种情况下,只需一个物理传感器。然而,每个附加的传感器增加了识别来自每个LED信号强度的所需处理,并且可利用三角定位方法判断被检测对象的位置。
处理也需要过滤接收信号中的噪声(即背景光)。处理器或嵌入式控制器越强大,所能获得的采样值就越多,过滤效果也就越好。增加采样率提高了系统的分辨率,同时更好的过滤也提高了准确性。快速采样和高精度过滤需要一个稳健的接口,开发人员必须权衡每一种方法来优化其应用。
通常情况下,与低灵敏度光电二极管相关的是扩展采集时间,允许光源(例如荧光灯)闪烁降低精度。SiliconLabs高灵敏度的光电二极管技术—10余年来已在行业得到验证—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(EMI)和抗闪烁特性,且能可靠检测高达50厘米远的物体,而无需使用外部镜头或过滤器。基于稳健的光电二极管技术,Si11xx传感器系列产品可以选择集成环境光传感器。
接近感应子系统的功耗主要是红外线发光二极管(LED)。SiliconLabs的QuickSense™开发环境可协助开发者定义配置参数,优化精度、检测范围和功耗。例如,高级控制能力允许开发人员为特定应用和检测范围动态调整LED电流。对于超低功耗操作,开发者能够使用创新的单脉冲接近感应**小化LED打开时间,可以使功耗效率**提高4000倍